![](http://www.the-lodging-company.com/static/default//images/contact01.jpg)
濟南冠群坊食品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張經(jīng)理
手機:0531-59820718
手機:0531-59820717
電話:0531-59820719
Email:jngqfsp@163.com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(qū)無影山中路153號香港國際9號樓二單元808室
公司新聞
當前位置:{dede:field name='position'/}植物油導致心臟病?謠言誕生的背后
植物油導致心臟病?謠言誕生的背后
之前一篇《紐約時報:動物油背黑鍋多年,植物油才是心臟病元兇!》的文章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出現(xiàn)。不少讀者問我們植物油真的這么可怕么,是不是要換豬油給孩子做飯?還有幾位動手能力很強的去搜索了紐約時報沒發(fā)現(xiàn)原文。這么夸張的故事,的確勾起了科學男的好奇心,翻出來看看。
文中扎眼的是后的版權信息“來源|紐約時報|轉自|中醫(yī)鄭智城”。哦,這不是上次被我們辟謠過的,畢業(yè)于麥當勞樓上的洋中醫(yī)么鄭先生么,老熟人你好。但不能因為之前他偽造數(shù)據(jù)造謠,謀財害命,欺騙國人不去打HPV疫苗,就簡單認為這是謠言。我們還是找到了紐約時報的原文來看看。
紐約時報“原文”的地址,需要翻墻。不過墻不是大家找不到這篇文章的原因,而是因為這篇2013年的舊新聞,根本說的不是動物油和植物油。鄭先生又一次靠編造謊言成功欺騙了至少幾十萬國人。我們分段對比一下紐約時報和謠言版本中間的區(qū)別。
“中國人祖祖輩輩都吃豬油,心臟病一直都很罕見,也生育力旺盛?,F(xiàn)在豬油被妖魔化,用多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后,心臟病居高不下,不孕癥比比皆是,人工受孕中心賺翻了天。”
全段都是自己在胡扯,紐約時報不會去討論中國人的豬油歷史。也不知道古代心臟病很罕見的數(shù)據(jù)是哪里來的。即便真有其事,那原因也該是:1,古代中國人雖然吃豬油,但也是吃植物油更多,“古法榨油”的商家沒見過么;2,因為沒有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幫助,大部分人只能靠鄭先生這種騙子來治病,活不到心臟罷工就被折騰死了。
“1957年,初出茅廬的庫默羅醫(yī)生請求當?shù)匾患裔t(yī)院給他一些心臟病人的血管樣本做研究。不出意料,他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心臟病人的血管充滿了脂肪堆積,但這不是一般的脂肪,而是一種特別的脂肪,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反式脂肪(trans fat)。
庫默羅醫(yī)生因此深入研究,得出結論,證明了反式脂肪和心臟病的直接關聯(lián)。但是,他的研究結論并沒有得到廣泛接受--這過程經(jīng)歷了30年。而直到50年后,美國的FDA才正式?jīng)Q定在食物中去除反式脂肪。
真相總是難以接受的。“
庫默羅先生是堂堂正正的生物化學博士Ph.D.,請在商場里學中醫(yī)的鄭先生不要湊近乎把他叫做醫(yī)生。原文中也沒有什么“結論”、“證明”、“真相”這種廢話,只是說庫默羅博士是早發(fā)現(xiàn)兩者之間有相關性的科學家之一。
“庫默羅醫(yī)生今年99歲,至今仍然繼續(xù)為伊利諾亞大學工作。過去兩年,他連續(xù)發(fā)表了幾篇研究,矛頭直指造成今天廣泛的心臟病的元兇:多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,例如,大豆油,玉米油,和葵花子油。”
在這段話里,鄭先生有意無意的漏掉了關鍵字“過量的”。也許鄭先生不理解,對于那些真的認真做理科、醫(yī)學、生化研究的科學家來說,“量”永遠是關鍵的那個字。庫默羅先生是認為,植物油攝入過量會引發(fā)心臟病。
“庫默羅醫(yī)生的研究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半數(shù)的心臟病病人他們的體內的膽固醇是正常的,甚至是低的。“
紐約時報原文中這里有幾個關鍵字 “If true,the hypothesis might explain” 也就是“假如庫默羅說的對,他的假說也許可以解釋…”。到鄭先生這里,假設完全改成肯定句了,意思相差萬里。
“庫默羅醫(yī)生的研究因為太過超前,所以他早期曾受到很大困難,甚至連研究經(jīng)費都很難拿到。科學界一直都認為如豬油牛油之類的飽和脂肪才是心臟病的元兇。”
所幸歷史是人民寫的??茖W家們總是會出錯的。傳統(tǒng)總是正確的。
雖然今年已經(jīng)99歲,但是庫默羅醫(yī)生的飽和脂肪飲食(黃油/豬油)令他仍然擁有的如同百科全書般的記憶力。他仍然清楚記得所有的人,時間,地點,更令人驚嘆的是,是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“
鄭先生很巧妙的在紐約時報的原文中四處添加“豬油牛油”這種詞,要知道原文中也只是說老先生身體康健,除了吃青菜外,也時不時吃點紅肉喝全脂奶,多用黃油炒個雞蛋,哪里來的豬油牛油?
至于“科學家總是會出錯,傳統(tǒng)總是正確的”,只想說:滾蛋去!庫默羅老先生不是科學家么?一篇贊頌科學家的文章,被你篡改成鼓吹回歸吃豬油,這種造謠的技能點,是你家的傳統(tǒng)么?
大家以為這就是鄭先生的全部伎倆了么?錯,太小看沒底線的人了。鄭先生大的手法是,刪除了紐約時報原文中,反對庫默羅博士假說的其他科學家的觀點。比如美國心臟學會前主席Eckel博士雖然同意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”是對人體有害的,但卻反對飽和脂肪無害論,因為很多研究清楚的顯示出,飽和脂肪攝入減少之后,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會下降。
山東大豆油批發(fā)小編總結一下這個謠言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:
2013年,美國食品藥品局FDA開始更嚴格的限制反式脂肪酸的使用。對此紐約時報寫了一篇文章,贊頌了反對反式脂肪酸的先驅庫默羅博士的工作。庫默羅博士認為飽和脂肪酸沒那么壞,反式脂肪酸和脂肪酸的氧化才是心臟的敵人。紐約時報還采訪了其他有不同意見的科學家,各位科學家的意見綜合是:反式脂肪酸和脂肪酸的氧化的確很不好,但飽和脂肪酸仍然需要嚴控。
這樣一篇針對反式脂肪酸,而根本沒提動物油植物油的文章,15個月后,一不小心落入了一位沒有媒體道德的洋中醫(yī)手里。于是他刪掉了原文中的反對聲音,自己添加鼓吹豬油的內容,并把只用黃油炒蛋的庫默羅博士塑造為愛吃豬油的英雄。硬生生把一篇紀念科學家的文章,變成了批判科學家,主流媒體和科學家認可“豬油”的謠言稿,還沒臉沒皮的說文章來源是紐約時報。
為什么他要這樣做?因為只有讀者被謠言欺騙,懷疑科學,沒有安全感,他這樣半路出家的假中醫(yī)才有生存空間。
關于反式脂肪酸等問題,我們之后再具體談。今天山東大豆油批發(fā)小編只簡單給一些建議:
1.動物油的確沒那么壞,植物油更不是心臟病罪魁禍,壞的是超量攝入,適度的攝入膽固醇沒有問題,不要天天大肥肉或者喝豆油就好;
2.高溫長時間油炸不好,但普通用油炒菜沒什么大問題,油炸食品也不會一吃就死,只要油和食材沒問題,控制量,少吃一些解饞無傷大雅;
3.反式脂肪酸對人體不好。歐美人以前天天用人造奶油、人造黃油做菜烤蛋糕,所以要很小心。中國人飲食習慣不同,平均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低于標準,大部分人是不需要過于擔心這個問題的;
4.科學家的確會出錯,這不可怕,現(xiàn)代科學不斷自我糾錯的能力,就是它超越其他傳統(tǒng)理論,讓我們活得比古人更好更久的基礎。相比會出錯但不斷進步的科學,幾千年永遠正確的“傳統(tǒng)”,和有目的性的編造謊言,禍害國人的缺德洋中醫(yī)才是更需要大家防范的。
推薦閱讀/ Recommended reading
- 營養(yǎng)與健康大豆油廠家分享[2022-06-14]
- 花生油生產(chǎn)廠家分享油脂特色[2022-06-14]
- 菜籽油花生油生產(chǎn)廠家分享[2022-03-18]
- 如何正確選油大豆油廠家分享[2022-03-18]
- 環(huán)氧性能及用途大豆油廠家分享[2022-03-11]
- 調和油兩類花生油生產(chǎn)廠家分享[2022-03-11]
- 平衡的脂肪酸組成玉米油廠家介紹[2022-03-04]
- 如何正確選油大豆油廠家分享[2022-03-04]
- 大豆油廠家講解生產(chǎn)工藝[2022-02-25]
- 花生油生產(chǎn)廠家講講與橄欖油的營養(yǎng)[2022-02-25]
...